首次谈论社交的理解
微信的本质是社交,那么,社交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社交的起源是什么?人习惯挑选一些夸张的东西来吸引关注,就像现在的朋友圈,人们会挑一些最好看的照片发出去,我在知乎提过一个问题,但我知道没有标准答案。我问的是:沟通的本质是什么?沟通就是给自己强加一个人设,然后推给别人。比如发的朋友圈,每个背后其实都代表着你希望让别人认识的你。
朋友圈也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你发一个旅游的照片,发了好几次,别人会认为你一年到头都在旅游,发加班的照片,会觉得一直在加班。所以,人设推广,虽然有作用,但有时会过头。
所以,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不好的状态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我们没有一个工具,记录真实的状态。
我们做了一个时刻视频,后来很多人把它叫做“即刻视频”就改成“视频动态”。微信团队起名字,都是通俗易懂的,比如扫一扫、看一看,但这个视频的名字,费了很多劲,因为它很难描述。
大家最近都在讨论“逃离朋友圈”,我来公布一个数据,朋友圈发布六七年,这些年它有个数据一直在增长,就是每天进去的人数,现在每天有7.5亿人会进去。一个人可能一天都没有出门,但这已经不妨碍他进行社交,即便他不发朋友圈,也会看朋友圈。
朋友圈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所,可以把它比喻成一个广场,你每天会从一个广场走过。朋友圈现在一直都是可见共同好友的评论,这个提供的是一个比单聊更有高效的沟通体验。每天半小时,就完成了当天的社交。
但朋友圈也有问题,就是它是一个广场,你在里面说的一句话,点的一个赞,广场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最初每天会发十几个照片,现在几个月才发一条朋友圈。
很多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他会觉得压力小了一点,但可能很多朋友跟他反目了。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功能,因为“设置”里的开关,用的人一般很少,但“三天可见”是微信里用的最多的开关。
这说明它存在巨大的需求,对产品来说,它也是合理的。如果我们重新来做一遍朋友圈,我们会避免很多失误,如果再做,我会这样做,有朋友圈,也有私密相册,我发的朋友圈,都保存到私密相册,朋友圈和相册是两个独立的东西,只不过当初把相册和朋友圈做成了一个东西。
微信的未来
微信通过8年的时间,到了10亿用户这个关口,我们一直不觉得用户多少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的用户增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微信下一步要做什么?上线八年,用户达到10亿,微信该怎样面对下一个八年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来源于竞争对手,而来源于用户,来源于自身能否不断优化不断突破。
微信团队最大的不同,在于经常思考,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能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这是微信团队从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瞄准KPI去工作,但是不影响团队越做越好的原因。
内部有同事说我很独裁,我就是很独裁。我认为一个产品是具有高度一致的内在灵魂的,需要团队具有共同认可的认知,产品才能拥有灵魂与人格。感谢团队。
那么,微信的梦想是什么?从个人角度讲,个人的用户角度,虽然是个工具想做用户的朋友。从平台角度讲,提供一下充分活跃、竞争的市场。
最后,张小龙用“万物之中,希望至美”结束了他4个小时的演讲。(完)
关于新版开屏界面,吐槽的人占多数,但我想这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习惯成自然,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毕竟现在的微信还不支持开屏界面随心设。
多数人不知道,由于潮汐锁定,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在它背向地球的那个阴暗面,有82%的面积,是人类无法用肉眼看到的。马克吐温说过: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让人永远都看不见。正面越亮,背面越暗,自古皆然。这就是为什么朋友圈里展示的都是晒幸福晒美丽。而“视频动态”设计的出发点是要“真实记录生活”,期望提供给大家一个可以轻松表达的平台。
欣赏张小龙先生提到的“微信要像一个老朋友一样”,而不是一款要从我这里拿走金钱抢走时间的APP,希望微信可以一直坚守这一信念。
不仅仅是微信,任何一个团队一个事业要持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事情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怎样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玖佰网络就是这样,我们希望,每完成一个项目,不仅是做出一个符合大众审美的产品,还要实实在在的为客户创造价值,帮助客户借助网站、公众号、小程序这些平台,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用户,我们衷心希望成为您的朋友。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