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斌、CFP图片 制图 张佳琪
阅读工具,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如作家王安忆所言,“工具有时候是很重要的,工具有时候会改变实质的,比如说在电脑上写作,它提供了速度的可能性,会写得很快,然后就会变得粗糙。我个人觉得在屏幕上阅读也会改变实质的”。那么,这样的改变会走向何处?电子阅读是不是王道?纸质图书会不会消亡?
在更多的作家眼中,阅读的未来是怎样的?
于丹:在书香的浸染中感受生命的典雅
“我自己也在网上看小说,也看穿越剧,也发短信,也写邮件,同时,我也读纸质书。”
在谈到电子终端阅读这种新兴阅读方式时,于丹说:“我一直觉得阅读方式是多元化的,而不是说喜新必厌旧,我们这个时代的可能性就是不断扩展自己,让生命更活跃。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对我来讲这一切都不是选择,而是平衡,因为它们谁都不能少,我要在这种平衡中不断地学习。比如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当然要更多地依赖电子媒体,手机可以马上上网查出来,这多方便啊,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我的生活中。”
于丹告诉记者,小时候看到“坐拥书城”、“书香满园”这两个词,就成了她的梦想,而这种感觉显然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我特别享受人与书欣然相逢的那份质地,阅读对我来说仍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在休闲阅读的时候,我还是喜欢饱含油墨香的书沉甸甸地放在手上,享受阅读的快感。阅读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同需求的满足”。同时,于丹也表示,现在电子书的和纸质书穿插在她的生活中,对她来讲是缺一不可的,“我不认为阅读方式的多元化让我们的阅读变得肤浅了、碎片了。实际上,你在书香的浸染中去感受生命的典雅与从容,这种读书的生活让你内心平静。读书这件事情是要你养心的,让你心静下来,有弹性,能包容,有那种天真、活泼泼的欢喜,这些东西恰恰是电子媒体没法给我们的。正是技术带来的多元化,让阅读成为一种真正的成全。”
对于现在看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境况,于丹认为,“社会有种风气在慢慢改变,我们现在不必强加,不能武断地下一些结论,我也不着急说什么人在什么阶段必须读什么书。我觉得,人需要在多元化的阅读中去完成一种心灵的成长,这个社会需要引导,比如深圳读书月、‘书香上海’读书周、全国书博会等等,这样的氛围越来越多,我相信读书的风气会越来越浓。我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写书人,更愿意在当下做努力,而不是批评年轻人,我是一个做老师的,面对我的学生,我永远是鼓励和引导”。
陈丹燕:纸质书永远不会死
面对崭新的阅读形式给读者阅读带来的改变,陈丹燕表示,“读者喜欢看什么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能规定读者阅读的内容”。
这几年,有不少人纷纷放弃纸质图书而变成网络阅读的拥趸,这对作家写作也产生了影响。陈丹燕无法断言读者阅读倾向的变化是否会对作家的写作产生影响,但她认为,“如果作家迎合市场,那注定是悲剧,是不会成功的;而如果作家能适应市场,那就是一种幸运了。写作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会考虑读者的感受,聆听他们是否喜欢。对于我不喜欢的创作风格,我不会考虑”。
陈丹燕透露,自己很喜爱电子书,“既节约树木又不会造成垃圾”。但她也坚信,不管怎样,纸质书永远不会死,“纸质书不是大众传媒,它永远有电子书无可替代的部分。它的版式、它的油墨味道,永远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和电子书完全不同的物质上、阅读上的享受,传统书在未来要抓住这个电子书无法做到的部分才好”。
对于很多人选择上网阅读,陈丹燕认为,网上的信息量确实更大,使用也更快捷,真正进行阅读的人永远都在,将来也不会消失,因为“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古老习惯,是一种享受。一个人不阅读是他个人的损失,和别人无关”。陈丹燕相信,不管未来阅读有怎样的形式上的变化,“阅读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南派三叔:纸质书会变成奢侈品
南派三叔是最早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的,一部《盗墓笔记》,让他拥有一批坚定不移的“稻米”。面对电子终端阅读造成看微博的人多而看书的人少的现状,南派三叔表示:“现在阅读形式确实有变化,但这只是现在人们的要求不同罢了,看微博的人也会有时间看书。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在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现在,南派三叔认为,“纸质书不会消失,但是会改变,它会变成收藏品和奢侈品”。南派三叔举了马术的例子,“像现在的马术运动,其实已经不是一种实用的运动了,和一般的运动都不一样,但它本身还是一种贵族运动。普通的实用性阅读或者工具性阅读,基于电子产品这个载体存在,因为毕竟这样的成本更低”。对于电子产品和纸质书的未来,南派三叔表示对两者都很看好,“像奢侈品,一个名牌包都可以卖那么贵,一本书也可以卖那么贵”。
对于读者的阅读倾向是否会对作家的创作产生影响,南派三叔很确定地表示不会,“因为某类作家就只会写某类作品,读者的倾向会对作家产生一些细节上的影响,但整体上是不会有影响的”。他也表示,作家不会去迎合读者。
谈到现在年轻人阅读的时间有所减少,南派三叔表示:“其实他们看的东西很多,只不过他们看书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感觉他们阅读量少了。他们还通过电视剧、电影在看,这也是一种看书的方式,年轻人选择了这些更直白的方式而已。而文化和看书也是没有关系的。”
大卫·米切尔:那个屏幕只是为了获得信息
网络、电子阅读器等现代阅读方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未来,纸质书籍会不会真的消失?
面对这个问题,43岁的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并不悲观,在他看来,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功能性截然不同,“那个屏幕只是为了让人们获得信息,但纸质的书是为了艺术而存在的”。他开玩笑说,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是边泡澡边看书,“如果是纸质书,万一掉在水里,只要烘干就没事了,但如果是电子书,恐怕就要触电了”。
对于未来阅读的方式,大卫的视角相对开放,“我只要能够获得我的一部分利润,即使大家在牛的身上看书,我也不在乎”。但有一点,他有些担心,“我很害怕电子阅读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就像音乐那样,现在年轻人感觉音乐是应该免费的,未来人们是否也会觉得,书和音乐一样,也应该是免费的。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作家会很难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