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80后的杨继超,看起来时尚精干,不过他用进化论做开场白,还是令记者略感惊讶。
话题马上被杨拉回到采访的主题——SNS式网络招聘,“在中国,传统网络招聘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正面临着来自于SNS等创新商业模式的进化挑战”。
作为互联网工具性的重要应用,网络招聘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晚,但与其它互联网细分市场的风风火火相比,其境地堪称尴尬——中国排名前茅的网络招聘企业中,智联招聘2008年亏损约1.7亿元,中华英才网2008年亏损1.75亿元,唯一在去年实现了盈利的前程无忧,其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亦同比下降近25%。
作为一家初创的网络招聘企业“我行网”的市场运营总监,杨继超认为,传统网络招聘平台最缺乏的就是用户黏性,“过度的流动性直接导致企业很难精准找到需求的人才,而SNS社区的强项正是黏性和真实性”。
招聘:从熟人入手
“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式是:发招聘广告-收到大批简历-海选简历-逐级面试……实际上这样做的签约成功率,远没有熟人或半熟人介绍来得高。”10月22日,我行网总经理冯深向记者透露,其实他们几个创业伙伴最初想起来要将招聘网站SNS化,也是源自于自己招人与应聘过程中的切身感受。
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某种程度上可以佐证这个说法。该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400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几十万家公司(即约1%)会把网络作为招聘渠道,传统的口口相传介绍工作,依旧是企业的主要用工模式。
熟人在哪里聚集?对这个问题的思索使得冯深有了将SNS与网络招聘进行嫁接的想法。而一直关注SNS的他也深信,SNS更大的商业未来在于与传统商业模式的结合,“目前来看,SNS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两种,植入式广告(如开心网)和网页游戏(如校内网),不过当网民玩腻了游戏、看烦了广告后怎么办?”
网络招聘与SNS的结合,诞生了我行网。我行网的启动资金均来自于冯深以及几个创业伙伴。“5月试运行,8月正式上线,截至目前,我行网已积累136万份真实简历、12.348万家会员企业、45.6万个招聘职位。”冯深表示。
“当我行网收到招聘需求时,会通告SNS社区里的群主、斑竹,由这些SNS活跃分子出面代为猎头招聘,签约成功后有贡献者均可按比例提成。”杨继超强调,目前用户在SNS网站上挪车、偷菜等都很难转换为生活中的真正价值,而未来在我行网上的每一次灌水,都有可能因为一个成功签约而转化成真实的收入。
“比如我在开心网有‘杨继超和他的朋友们’这个群,曾经就有针对营销人才的猎头前来‘觅食’。做个假设,比方说我行网平台上有个‘某某名记和他的总编朋友们’的圈子,那么要找媒体人才来这里一定有收获。”年轻的杨继超,不断抛出一些新点子。
“SNS网站都很封闭,需要朋友邀请才能注册,而招聘网站又需要开放。我们第一年就是要下大功夫把SNS和招聘网站真正结合起来,做好用户体验并积累足够体量的用户数。”冯深表示,SNS招聘的优势就在于其互动性、信任度和成功率,只要把这几个硬指标做好,关于SNS招聘网站的盈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