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网站一定别忘了做好用户体验。。。
从阿里巴巴硬生生杀出血路的电子商务,到SNS概念异军突起的Facebook,再到一夜间风靡全球的Twitter,网络企业的崛起体现着网络脉搏的频率、速度,而其成功的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此网站出现前,没有同类型网站,或没有该类型的本土化网站。而这一切无疑归功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近几年来网络交叉口的事故频发归根到底在于对成名网站的模仿与跟风,短期内的分一碗羹,长期以往,却无鲜明的运营思路及盈利模式,淘汰自然难免。而成功山寨的案例同样不少,但其必然加入了更多适合本土和彰显网站特色的亮点,例如开心网,承载了SNS的众多优势,又十分讨巧的考虑到白领人群的用户体验,将API游戏与白领人群完美结合,偷菜买人的简单游戏,不过是开心的宣传噱头,却妥帖的舒缓上班族工作压力,人口相传后风靡之势自不可挡。
用户体验制约着网络交叉口的停行规则,创业者根据网络特点及时停行,而用户体验作为交叉口的指示灯,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用户得到最大的便利和满意度,是任何网站一开始便要坚持并一直恪守的重要要旨。这不仅奠定网站成败的基调,也决定了它能否成为人类文明福祉的创造者。
那么,如何做好网站的用户体验呢?
用户体验,首先是用户的体验,用户的体验、这种心理感觉,会影响用户的行为,用户的行为会体现为数据,数据是可以量化的。
举例说明,某网站一个按钮颜色,略微加深了一点后,订单量上升了好几倍,原因在于,以前的按钮颜色太浅,而在用户的印象里,下意识的认为这个按钮是无效的,不能点击的,于是,当按钮颜色适当调整后,交易额立杆见影的增加了几倍。
再比如,也许某电子商务网站的购买页面太繁琐,不够简单,每天的订单量只有几千笔,原因在于用户感觉太复杂,太难,而放弃了,如果简化了订单页面,那么可能会上升到几万笔,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数据来衡量的。
这个页面如果每天的流量是1万,而购买量只有1千,那么购买转化率就只有十分之一,而如果流程复杂,导致用户点击购买后放弃,这个购买取消率也可以体现为一组数据,当进行用户体验优化后,购买转化率上升的比率、购买取消率下降的比率,都可以成为可量化的数据。
再比如,用户在购买某一个商品时,在交易流程中,总是存在疑问,而去咨询客服,这里就存在一个咨询率,当通过用户体验优化、做好了页面上的说明引导、简化交易流程,那么,这个效果就可以通过咨询率的下降来量化。
网站易用性的提升,意味着转化率的上升、易用性相关咨询的下降等等。 而用户体验,绝不仅仅只是易用性。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用户体验的四要素,很简单,就体现为有用、可用、好用、常用。 易用性这些数据,只是好用里面的一部分内容。 用户体验这个概念,范畴太大、太笼统。
虽然部分用户体验是可量化的,但是却很难把用户体验指标落实到哪个人或者哪几个人身上。很简单,我以前在用户体验随感录中也说过,用户体验不是几个人的工作,不是哪个部门的工作,而是集体的工作,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部门、客服部门,甚至所有部门的目标,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就是用户体验。
一位顾客对某家酒店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不能说是因为这家饭店的某位厨师手艺精湛,虽然这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同样网站给用户良好的体验之前,是有诸多环节,包括产品、运维、客服等,大家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实现的。
网站战略定位,决定对于用户来说,这个网站是否非常有用。 网站产品、流程策划、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等,与网站的好用、易用紧密相连。 网站平台的技术、运维、同样与网站的可用、好用紧密相连。 网站商业模式策划,决定在取得商业利益的同时,是否能保障用户体验不受影响。 网站的客服、销售、直接面对用户,一言一行、一笔一划,打字的标点符号、话务的语调语速,都在影响用户体验。
如果把用户的体验看做一个产品,那么这件产品能打多少分,不取决于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 因此,笼统的评估用户体验是不可行的,用户体验必须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谁来考核用户体验?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