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投行界知名媒体《Investor’s Business Daily》(简称IBD)爆出猛料:72家顶尖基金耗资10.7亿美元增持了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NASDAQ:BIDU)。这些加仓百度股票的基金中,有两家被T. Rowe Price评为A+基金——Growth Stock和Blue Chip Growth均持有百度大额股票。火爆程度毫不亚于每个投资者都想啃一口的苹果。 IBD毕竟是一家严肃的投资类媒体,如果尺度允许再大一些,估计连“假如百度推迟十年上市,也许今天的华尔街投资人会在路演现场排28个弯的队伍等着见创始人李彦宏”这种话也得见诸报端。 橄榄枝为何不约而同地投向百度?恐怕连72家加仓基金都能给出72X1000个哈姆雷特式的解读—— 类似爆料大户IBD那样乐于对新动态做管窥全豹式审视的,百度投资1000万美元给室内地图软件开发商IndoorAtlas,使其在中国成为该项技术的独家使用者,能促进自身绘图服务;主流一点的,百度重心已转向移动端,收效颇为抢眼;甚至还可以远眺,百度愿景并未止步于移动,耗资3亿美元建成硅谷研发中心用于研究百度大脑,在世界尖端技术创新领域抢占制高点……不一而足。 现象解释不了现象。市场上与百度相关的三个段子,折射出的东西或离“为什么是百度”的答案更近。 其一:被低估的十年,伏久者,飞必高 2005年8月,百度仅以27美元的发行价叩响纳斯达克之门,市值39亿美元开启了资本市场之路(要知道早一年上市的Google以85美元发行,市值高达270亿美元)。从那时起,百度顶着被低估了的帽子,遭受过挫折,也强劲反弹过,走了近十年。如今,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市值能达到800亿美元的,百度一枝独秀。 截至目前,还有不少权威媒体或分析师的声音,相信百度仍是被低估的那一个。 十倍股研究中心创始人黄寒笑曾在百度股价到达160美元时就建议市场投资者大胆跟进。他分析了腾讯与百度两家股票2004至2013年间的走势,腾讯净利润增长34倍,主营业务增长了52倍,股价增长过百倍;而同一时期,百度净利润增长了876倍,主营业绩增长273倍,股价增长了50倍以上。黄寒笑称,历史大趋势和低估值完全可以带来50-100倍的上涨。而现在,腾讯市值已超10000亿港元,折合1500亿美元左右…… 其二:知道什么是好故事,知道怎么讲好故事 移动互联网是个好故事。拿数字说话,是百度在投资人面前讲故事的方式。 《福布斯》亚洲版负责人Russell Flannery称,移动领域高速增长,百度第二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尤其经历一系列收购和投资之后,百度移动收入占比已超30%。他指出,不仅在取得第一桶金的台式机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也堪称“弄潮儿”。 看看《福布斯》总结的持有百度股票的十大投资高手,除了熟知的George Soros(索罗斯基金管理)和Jim Simons(Renaissance Tech),还有Louis Bacan(摩尔资本)、Steven Cohen(SAC资本)、Jeremy Granthan(GMO私募)、Ken Griffin(Citadel)、Andreas Halvorsen(Viking Global)、Daniel Loeb(Third Point)、Brian Taylor(Pine River对冲基金)及David Tepper(阿帕卢萨资产管理)。 至少,百度在移动领域的故事含金量很高。 好故事往往有延续性。2014百度世界推出了深耕传统服务业的新成果——直达号。对此,美国金融杂志《Barron’s》犀利评价,直达号已不仅仅是O2O,更是移动商业转化率。德意志银行说得更直接,直达号将帮助百度提高利润率…还是数字。 其三:抢夺最顶尖人才 总有特别的技巧 9月10日,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正式加盟百度,负责新兴业务。百度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公司,而技术出身的张亚勤,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方面自然与百度未来战略不谋而合。百度深谙,未来互联网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想在世界尖端科技方面出位,抢到顶尖人才是第一位的。 早在5月,谷歌大脑创始人吴恩达(Andrew Ng)就被任命为百度首席科学家,从事百度大脑研发。百度大脑更侧重图像识别和声音识别,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使用习惯。Bloomberg撰文称,百度大脑比2012年谷歌大脑强大100倍,比2013年斯坦福智能实验室类似产品强大10倍,百度正构建世界最智能的计算机大脑。 事实上,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成立后,已网罗到数位全球顶尖技术专家,包括“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余凯、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张潼,以及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百度最具优势的那根技术木板,正变得更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