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苏北贫困县的小村,7年前没有一家网店、没有任何家具产业基础,却在2010年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独得“全球最佳网商沃土奖”,2012年的家具产值达12亿元。目前,最初的网商带头人企业年产值已超千万,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开起共3000多家网店,凭此迅速脱贫致富。这是徐州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创造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信息化直接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沙集模式”广为流传。村子也把打造“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村”作为目标。不过,经历迅猛爆发后,各类问题逐渐浮现,东风村农民网商的发展也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现场
“双11”在这里不太火
11月10日,当全国的许多网商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双11”紧锣密鼓地准备时,东风村的孙寒却在这天停止网店的客服,公司的全部人力都投入到家具生产中去了。 “这几天主要在赶代工的一批货,天天加班生产。要是又在‘双11’接太多零售订单的话,产量跟不上,太久发不出去货,会招来买家差评,反而不好。 ”孙寒解释道。他是沙集镇网商协会会长,七年前,正是他把电商和家具生产带到东风村。
同村的刘明也表示,他的网店并没有为“双11”做专门的预案。昨天中午,他估计当天的订单量可能达到平时的2—3倍。他家二楼的网络客服办公室里,一名前一天晚上加班到当天凌晨1点的客服小伙告诉记者,从10日晚11点左右,咨询量变大,“但是不是非常多。 ”刘明说,其实当地的家具行业不适合参加“双11”这样的促销活动,因为库存做不到那么多,生产和发货速度很难跟上。 “尽管如此,因为订单集中,过两天我们这里的快递、物流还是会爆仓。 ”他说。
“其实,做得大的人都不想参加‘双11’,货发不出去不说,降价还得赔钱。 ”在他4000平方米的厂房里,李勇(化名)愁眉苦脸。他听说,邻近的宿迁市耿车镇的一家家具网商,“双11”12小时被订掉100万元的货,“但他估计得赔10万-20万元。 ”
从沙集镇上的国道通往东风村的一条南北向的道路,被命名为“沙集农民网商一条街”。不到2公里长的道路两旁,云集了近30家物流公司,“四通一达”自不必说,许多不知名的公司也纷纷进驻。每天下午四五点,这条路都堵满前来各个物流点发货的车辆。 “来发货的,都是比较小的网商,大网商都是我们上门取货。 ”一家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民网商开着农用三轮车,把二三十件包装好的家具运到物流公司,验单、过秤、交费。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用叉车把一堆堆家具运上大卡车,来不及运送的许多家具散落地堆在墙角和路旁。
记者随机询问几个发货的网商对“双11”的期待如何,得到的回答是“说不准”、“没怎么想”等等。似乎在他们眼中,“双11”并不是什么大事,生意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曾经的穷村有了电子商务
东风村曾是个穷村,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村民曾一度学习一河之隔的耿车镇,做起废旧回收生意,虽然确实赚到了钱,但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河流发黑、臭气四溢,村子成了“垃圾村”。2006年,26岁的孙寒回到东风村,开起当地第一家网店。他和邻村的夏凯、陈雷一起,最初是卖小饰品、手机充值卡等,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体验到了网店的神奇:“一天就卖了三十几张(充值卡),也太离谱了。 ”
孙寒看到村子附近有木材加工厂,村子里的老一辈又大多会木工,决定转行做家具。开始他是做实木家具,生意并没有太多起色。 2008年,孙寒去上海的宜家店面逛了逛,受到启发,觉得这种简约风格的家具应该很有销路。于是他从宜家买了个小书架带回村里,请当地的木工仿制,因为样式受欢迎,价格又低廉,在网上大卖。 3个年轻人分别买了简单的设备,开始自己生产,很快几个人都赚到了第一桶金。起初他们还相约保守“商业机密”,但很快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他们网上赚钱的路子,一传十十传百,村民纷纷开网店设工厂卖起板式家具。
一个原来完全没有家具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小村,从2008年开始爆发式地发展,到目前1180户农户已有600—700户从事家具网商,开设超过250家家具厂、3000多家网店,2012年的产值达12亿元。除家具生产之外,家具配件、包装材料、物流快递、电脑销售维修等产业也在村上聚集,一条产业链初步形成。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表示,“沙集模式”的珍贵在于它不像一些发达地区,网店是在相对发达的产业集群和特色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完全由电子商务直接催生出本地的主要工业。他认为,像沙集镇这样的贫困地区,信息化都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说明农村并不一定非要等到工业化完成才可以信息化,可以采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式,快速发展农村经济。
做网商后村里治安明显改善
电子商务明显地改善了东风村村民的经济条件。 “现在村里人随意开个家具网店,一年赚上几万元钱是比较简单的事。 ”东风村会计王万军说。
王万军的证实和曾多次到村里调研的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红的记录,都展现了东风村刘兴启家的故事。这家人是村子里较为困难的一户,在村里实在生活不下去了,上世纪90年代一家五口去了宿迁,靠加工熟食为生。 1994年因为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单独在家的4岁的小儿子被入室抢劫的歹徒杀害。一家人备受打击,离开宿迁到了徐州,靠做早点艰难度日。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备餐,非常辛苦却赚不到钱。女主人王允侠说,那时候他们为了省钱,有一个月就是吃水煮菜,没吃一滴油。女儿考上县城的高中,却因为没钱弃读。儿子交了4年的女朋友,因对方的妈妈嫌他们家穷强迫他们分手。
2007年,听说村里的人开网店赚了钱,他们回到村里,学习乡邻开起网店。3年后,每天能赚到1000多元。王允侠说:要是像这样能挣到钱,当年女儿就不会辍学了。她说,曾经有一次她在送货时,被人骑摩托撞倒了,手臂和腿上都有瘀伤。但她没要那人一分钱就让他走了,因为她“现在有钱瞧病了”。
2008年汶川地震,村里的网商得知后,第一时间自发为灾民捐了2万多元钱。之后,他们又为贫困大学生捐了4000多元钱。村民不仅富裕了,也有了社会责任感。
王万军说,2010年村里90%的外出务工者都回家开网店,也解决了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村民们一心致富,也让社会风气好了许多。老村支书曾说:“现在是家家户户有事做,人人手里有猴牵。都忙着致富,谁还有闲工夫捣乱。 ”村里年轻的网店店主刘明也赞同:“村里兴起做网商之后,没有闲散人员,治安确实明显改善了。 ”
东风村网商模式辐射周边
记者看到,在“网商一条街”的两旁,仍有不少农户在拆去原来的房屋,准备建设家具工厂。王万军说,在家具网商已然扎堆的东风村,不仅本村人在继续加入,近年来还有不少外地人来到这里创业。
11月10日下午,在东风村一家小型家具厂内,记者遇到正在提货的徐衍伟。今年30岁的他是徐州丰县人,200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长三角一带从事药品和食品的品质管理工作,今年十一,他辞职回到家乡,继而来到东风村开始网络创业。 “除了货源丰富,这里最大的优势是物流相当成熟,发到上海的快件居然只要3元一份。 ”
关于家具和网商,徐衍伟完全是零基础。从200公里外的家乡来到沙集,光是找租住的房子就找了两天,连吃的东西也有很多不适应。他就天天往村上农户的家具厂里钻,和他们聊天,向他们请教,一个多月下来,他已经能把各种类型家具的特色和优劣、整个市场的情况和记者说得头头是道。
考虑到天猫的入驻门槛就要11万元,他目前只开了个淘宝集市店,到东风村的厂家里进货再到网上销售,做的是“零库存”。他很清楚,光从单件家具上,他在价格上肯定拼不过这些拥有天猫店和生产厂房的商家,“但是我可以走差异化道路,精心挑选出几件能有利润的货物,重点推广。 ”他的想法是慢慢做大,然后就可以有自己设计的特色产品。
要加强推广、要学摄影和PS、要学家具设计、要学市场战略……想成功似乎还很遥远。虽然上个月只销出20多件货,但他依然很有信心:“这个月前10天的出货量已经比上个月总量多了! ”他说,做网商是他多年前的梦想,已经有了4岁孩子的他,这样的“疯狂”也是最后一次尝试了。
在人们继续往东风村挤的同时,东风村的网商模式也在迅速往周边辐射。不仅是整个沙集镇,连周边的宿迁耿车镇也有许多人依葫芦画瓢。在网商一条街,记者就看到了耿车家具网商的高薪招工广告。
“沙集模式”
目前,最初的网商带头人企业年产值已超千万,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开起共3000多家网店,凭此迅速脱贫致富。这是徐州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创造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信息化直接带动农村工业化的“沙集模式”广为流传。
反思
网商缺乏培训,粗放发展难持续
“我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招工难。”孙寒说。他介绍,全村200多家厂子,少的雇工五六人,多的达到五六十人,现在周边的人力不能满足网商的用工需要了,尤其是熟练的木工,更加短缺。因为缺人,商家不得不开出高薪。网商一条街的路边到处可见招工广告,包装工和网络客服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开锯工、钻孔工的月薪则开出4000-7000元的价位。
孙寒的家具厂去年营业额达1200万元,他预计今年增长30%左右。目前他的厂房面积是2800平方米,他准备再扩建,让总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在他的厂房里,记者看到,家具材料、生产机器和成品的摆放略显杂乱,孙寒不时地在厂房的各处穿行,在包装箱里抽出一块儿看一下成品质量后,又到厂房门口指挥叉车运货,然后又走进办公室在网上查询到账情况。孙寒的父亲在开叉车、母亲操作打孔机,妻子做客服兼包装家具配件。
王万军说,东风村的网商整体还没有脱离“夫妻店”、作坊式的粗放经营方法,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文化。他说,网商缺乏实用的成体系的培训。“虽然阿里巴巴也来做过培训,但他们讲得太高级了,我们就像初中生听高中课程一样,学不进去。 ”
2010年,沙集镇成立了网商协会,孙寒任会长,王万军任副会长、协会党支部书记。王万军说,虽然成立了协会,但基本上是空壳子,既没有资金来源,也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想要去引导和服务网商,却感觉不知从何做起。网商们平时都忙于生意,总是召集大家来开会也不实际。没有专人,连做个到位的数据统计也办不到。 ”王万军还谈道,东风村的网商发展到现在,大家缺少梦想的驱动,“很多人只是想着怎么赚更多的钱,对将来应该怎么走,没有认真思考过。 ”谈到这点,刘明说,他很欢迎像徐衍伟这样的外来人,因为他们能带来新的思维、新的活力。
缺乏自有创新品牌是致命伤
对于东风村网商目前面临的问题,孙寒等人并不避讳,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尝试转型。孙寒说,最初的时候,网销家具的利润能达到100%—300%,现在因为网店众多竞争激烈,能有20%就很不错了。他已经逐步把重心朝代工方面转移,“代工虽然单件利润低,但量大,能削减整体成本,最后利润能上去。 ”他指着厂房门口来接货的卡车说,这1500套鞋柜就是发往上海的百安居的。
除了转向代工,同村的网商王朴也尝试了产品的多样化。去年,他做起了网销服装生意,专门代理某品牌的保暖衣,营业额达到200万元左右,占到他去年总营业额的四分之一。不仅产品多元,网商们也开始在销售平台上另寻他路。记者在村里多家网商的客服电脑上看到,除了淘宝,他们的业务也在京东、苏宁、亚马逊等各大电商全面铺开。 “这样不仅能减少被一家电商的规则控制得太牢,也能扩大我们自己的影响力。 ”刘明说。
从模仿起家的东风村网商,缺乏自有创新的品牌一直是致命伤。 “虽然现在几乎家家都注册了商标,但真正的品牌不是这么简单的。 ”王万军说。刘明说,想要做出过硬的品牌来的话,板材要挑选最好的,设计要独立有想法,市场推广上要有一套战略,绝对不是一时之功。 “现在大家都说要做品牌,但真正落实起来很难,需要资金和人才的投入。 ”他认为,政府应该在这方面给予网商更多实在的扶持和指导。
据王万军介绍,睢宁县和沙集镇两级政府已经在东风村附近规划建设占地1800亩的电子商务创业产业园,今年底预计建好其中9栋标准厂房。产业园不仅为网商提供厂房,还有电商大厦、酒店、物流等配套设施,能让网商们摆脱目前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无序。政府方面期望能以此为平台,促进东风村网商的规范化和品牌化发展。
观点
电商不仅实现信息化也推进了城镇化
实习生洪音艺记者王煜
从2010年至今,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红和她的团队曾多次走访过东风村。在她看来,在这3年的时间里,东风村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除进驻淘宝的人数不断扩张,已有企业的规模也在壮大。他们对于品牌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和产品品质的重视,都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周红发现,东风村目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首要就是人才紧缺。 “但我了解到,政府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高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当地政府目前正考虑与徐州师范大学开展定向实习项目,为东风村提供后备人才。这些实习生并不仅仅是短期人才,相反,毕业后,他们可能继续留在东风村工作。 ”
另一个问题是作业不规范。作为农村,没有生产基础、没有资源优势,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所幸的是,这些商家们也已经发现了自身问题,并在着手解决。例如以孙寒为首的淘宝大户,正决定走联合道路,建立一家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以改进自身在操作方面的不足,提升产品质量。 ”但周红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想要提升作业品质,就必须走联合的道路。这几年她通过走访发现,东风村的淘宝店主更喜欢自己做主、各干各的,如果联合在一起,反而会出现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现在政府正设想建立一个沙集镇电子商务创业园,来为淘宝商家们提供创业的生态条件,而不是强制将分布散落的企业整合成个别几家。随着创业园的建成,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
第三个问题就是创新意识的缺乏,东风村目前主要靠复制和模仿生产产品,抄袭现象也非常普遍。这与目前东风村从业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农民缺乏自主设计的能力,很难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产品。目前东风村正在积极地改进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当地政府表示想要开展“东风村设计大奖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为东风村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提升产品品质创造条件。
周红认为,东风村不仅实现了信息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也解决了三农问题,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得益于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东风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使得农民在农村一样可以创造财富。她表示,这种模式很难复制到城市中。城市与农村是不同的,农村是一个由乡情和亲情维系的熟人社会,使得一种成功模式可以很容易地传播开来。但在城市,人与人之间交流少,基于这点,这种模式是很难复制过来的。
链接
全国各地“电商村”
“淘宝村”的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提出,根据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定义,“淘宝村”指大量网商聚集在农村,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生态现象。
按照商务部发布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报告》,以淘宝网(含天猫)为例,截至2012年底,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量为163.26万个,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的为59.57万个。
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这些村的电商也从传统的单一淘宝平台推向了、京东、亚马逊等多个平台,从“淘宝村”进化到“电商村”。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江苏、河北、浙江、广东等省份已经形成了14个“电商村”,年营业额从数千万至近20亿不等。
丽水遂昌县
位于浙江丽水市的遂昌县,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当地农产品,在这个拥有5万人口的县城里,集聚了近1200家网店,当地的竹炭、烤薯、笋干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的“催化”作用,其销售量增长近10倍。与沙集稍有不同的是,遂昌模式中县政府起了很重要的牵头作用,发起成立了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遂昌网店协会,向上整合资源,实现农副产品集约化营销;向下号召网上创业,提供免费培训,实现零成本开店,集中农产品分销,打造了一个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
义乌青岩刘村
浙江义乌的青岩刘村,凭借着义乌小商品的货源优势集聚了全国各地的淘宝网商,发展成为不折不扣的“淘宝村”。与完全是本地村民开淘宝店不同,青岩刘还做网商们的生意,租赁和其他各种服务,其更像是淘宝网商们的“根据地”,太多电商创业的人从这里来了又去,8年的时间,这里依然热闹非凡。
揭阳军埔村
目前,揭阳市军埔村的淘宝网店数量已经达到了1350家之多。迄今为止,揭阳市政府已经为电商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的贴息贷款,已经有31家企业因此受益。在军埔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批发商30家左右,货源充足,取货方便,正是这些硬性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外乡人来到这里经营网店。同时,物流网络也已经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