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收益被制作成本消耗
缺失统一转档标准 转换成本居高不下
IT时报记者 忻云
当当网去年电子书收入300万元,但转档成本就要500万元。数字出版内容中的标准问题以此为典范案例,凸显了收益正被制作成本消耗的现实。为此,有人提出建立中国的epub标准,有人称CEBX技术可以一举让制作成本降低为现在的1/5。这些观点是否准确?从各方声音来看,它们都没有得到完全认可。“现阶段任何一家电子书B2C从业者说能盈利,都是忽悠!”有从业者这样表示。
容易的事也变得艰难
“当当是公布了制作成本,而没有公布的一些同行,其实必然面临同样问题,制作电子书的成本居高不下是行业共性。”当当网数字业务事业部产品总监闫洁对《IT时报》记者表示。之前多看科技副总裁胡晓东也曾向记者透露在转档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多,每年要多花200多万元的校对成本。
闫洁告诉记者,电子书是个十分不成熟的产业。“花一些制作费用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各家平台之间缺乏一个可以长久升级、更新的统一标准。今天花钱制作的电子书,明天可能还是要重复劳动。”而究其原因,除了出版社提供的源文件良莠不齐的因素外,还与各类排版软件的排他性有关。
对于电子书平台而言,他们希望拿到的源文件最好符合电子化、有统一标注、转档方便等特点。但是这个简单愿望却不容易实现,当前出版社提供的数据未必是电子化文档,有时只是一个扫描件,一些年代久远的书籍,还需电子书平台自行去市面上买。其次,即使是电子化的文档,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注。有时是PDF,有时则是一个Word文件,上来就是正文,书名与作者名、包括出版年代等都没有标注。
对此,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版界人士向记者证实,一些出版社的确没有完整的纸书到电子书规划,正常的操作流程还是以纸书为主。
“其实纸书已经经过了严格的三审三校,出版社方面只需多一个电子文档的规范化流程,所需的成本比我们后期再在审校上重复建设要低得多。”闫洁表示。然而现实是不少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理念虽然有所重视,提供最佳的电子文档后是否会影响纸书销售、是否会导致更多盗版等顾虑依然存在。
新标准不是救世主
方便转档问题也是难解。据了解,出版社提供的数字文档最终转档后没有字体、段落,丢字缺字、乱码等现象十分严重。最终,各平台采取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转档、修订、校验等步序,导致产出的电子书格式也不一,用户在不同平台阅读同一本书体验差异较大。
为解决数字阅读内容格式纷乱的现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于2月发布了统一的《数字阅读终端内容呈现格式》行业标准。其中采用的方正阿帕比提供的CEBX技术,据称比转换成epub格式节省近4/5的成本。
不过对于CEBX能帮助电子书平台扭亏为盈这一说法,电子书平台却仍然存疑。闫洁分析认为,CEBX能完美转档的,大多还是用方正软件排版的数字文档,但从对出版社了解中,采用方正排版软件的比例未必如想象那么高。实际在向加工外包公司询价时,当当发现采用CEBX技术的报价和此前相差不多。
数字出版资深从业者陈少强同样认为,制定各种国内标准等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相应标准在实际使用中的比例仍欠佳。他认为epub等国际化标准已经不错,问题是从排版软件源头,就制造了转档的困难:“出版社使用的排版软件各异,而很多在转档时就不允许转为其他格式,这是各家公司的封闭性所致。”
“此外,方正还是一家商业公司,假如采用CEBX技术,对平台来说还是需要为它的整套体系、授权等付费,而且不像epub那样能够自己进行再开发,也就是要抛弃一切,今后的一切都依托这一体系,这对平台来说很难下决心。”闫洁表示,事实上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是国家制定强制的格式标准,要求各平台必须统一,而且该标准必须开源。
令业界人士感到迷惘的是,国内电子书的大环境诸如用户付费意愿等依然停滞不前,可在谈论所谓的大环境之前,他们还陷入在制作环节的泥潭中不可自拔。陈少强认为:“只能说一些从业者目光短浅,想的还是怎么快速赚钱、落袋为安。事实上必须先让制作环节过关,用户体验上来,离不开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