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用户向宜搜追讨千万合同款
移动顶告业务被停、众多代理商卷款失踪
IT时报 李栋
5月8日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宜搜CEO汪溪表示要向腾讯学习它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宜搜已经跟1万多家APP进行合作,准备迎接移动互联网的下一轮洗牌。但在现实中,全国各地正在上演代理商跑路、消费者讨款的“一追一逃”游戏,这让宜搜陷入了尴尬局面。
Part1
一场洗脑游戏
2008年,宜搜推出了“移动顶告”产品,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主出售关键词,并提供WAP建站服务,以“黄金位置广告位、3G时代移动网站”等卖点,在全国各地前后设立了数十家代理商,开拓移动搜索商业市场。
2012年底,宜搜却突然终止了“移动顶告”产品拓展,不再发放新的代理资格,而是将重心迁移向移动搜索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多位宜搜方面负责渠道管理的人士同时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总部不允许再发展移动顶告业务的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新进的代理商只能选择竞价排名业务,目前只有几家老资格的代理商在运作顶告业务。预计到今年年底前,移动顶告业务应该会全部停掉。”上述人士对记者说道。
但对于那些已经在“移动顶告”上投入巨资的企业主们而言,这并不是好消息。
企业主称被“洗脑”
2011年底,宜搜的代理商,上海泽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邀请何松林(化名)去参加一场“投资交流会”,在会上业务员大讲特讲关键词广告的好处,而且强调已经跟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进行合作,公司上市后会像百度一样进行推广。更诱人的是,他们给关键词建个WAP网站,届时还会招商引资,投放的广告收入双方四六分成,而且如果在购买之后又不想要的话,还会以高于原价的金额溢价回购。
在听到这些优惠的条件后,何松林一下购买了“投影仪”、“俱乐部”等3个词条,总计14.6万元。但在网站建好后,却没什么访问量和实际效果,承诺的广告分成更是没见到。此时回忆起当时开会的情景,他被惊出一身冷汗:“现场不允许参会者交流,一旦有相互说话、换名片的行为,业务员就会上前打断。而且他们讲的天价广告位,都是以几个门户网站来举例,两个多小时的会开下来,稀里糊涂的就交了钱。”
而另一名企业主马原(化名)于2013年1月参加了上海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举办的“节能设备行业交流”会议后,也是感同身受:“工作人员现场先播放了李彦宏、马云等如何成功的视频,主要原因就是网络广告费及百度广告关键词价格的提升,而且宜搜2013年就要在美国上市。”这番讲演结束后,现场业务员一拥而上,团团围住企业主进行游说,称不论是投资还是自用,买关键词肯定会赚钱。“在他们狂轰乱炸的游说后,我们就这样被洗脑了,在现场纷纷交了钱。”
在会议现场,升值、转卖这些字眼不停的刺激着企业主,丁原仁(化名)向记者反映,宜搜的代理商,上海中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员对他表示,购买的关键词在2~3年后会价值翻番,非常具有投资前景:“你现在4万买个词条,2~3年后会涨到七八十万,甚至一百多万都有可能,上不封顶。而且如果你不想要了,可以进行转卖。” 2011年7月,丁原仁花费20余万元,购买了浙江卫视、中国纺织网等四个关键词条,期待着日后升值,但至今无人问津。
代理商“精心”安排
这些会议营销背后,有着异常精密和严格的分工。在知情者提供给记者的一份会议安排表中,泽企对会议的每个环节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安排:开会前,所有工作人员在现场要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排练;安排30多个员工被分为签到组、跟催组、拦截组等六个小组,对放礼炮、送鲜花、会场开关门都有明确的专人分工。其中跟催组要进行“三次不同时间的跟催,尽可能提高到场率。”而拦截组要随时“打断客户之间聊天”,并把守好会场大门,“保证一个客户不流失。”
而对被指责为“洗脑式”的会议营销,一位宜搜人士回应称,宜搜对会议营销要求非常严格:“每场会议的主办单位、指导单位这些都必上报总部,而且总会届时也会有督导人员在现场监管。”而对于升值、转让的问题,他解释说:“会议营销稍微浓一点也无可厚非,但无论邀请函和讲师怎么样,最后的决定权都在客户手中。”
Part2
代理商们的疯狂:上演“宜跑跑”
与缜密的会议相同的是,宜搜的代理商在卷款跑路时也是不遗余力,而且还玩起了跟消费者“躲猫猫”的游戏,这被许多消费者讥讽为互联网中的“宜跑跑”。
代理商纷纷关门跑路
5月3日,《IT时报》报道过,上海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扔下消费者跑路,而有知情者对记者透露,上海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改名为上海泽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出售一种名为“明复搜索”的产品。但在5月8日,记者赶到现场时,却发现这家公司已经是大门紧锁,人去楼空。办公室里桌椅被随意堆在一起,只有被遗弃下的几张“泽企创业投资员工卡”跟“3G产业投资与商用峰会论坛”的资料,证明这里曾有人办公。而物业方面反映,这家公司早在一月前就已经全部搬离。
就在今年2月,何松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改头换面后,专门来到泽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前来协商退款。
但到了现场,其负责人颜常州不仅否认与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关系,而且恶狠狠地威胁道:“下次再来就将你腿打断。”
记者在工商登记资料中注意到,上海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张敏,而股东构成中,陈露君、马力、颜常州、张敏分别占据40%、10%、25%、25%的股份。而上海泽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则显示,其法定代表人为颜常州,与上海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东名字一致。
除了泽企外,宜搜在上海的其他两家代理商,上海龙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中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不知踪影。多位前去追款的消费者对记者反映,不仅联系不到这两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办公现场也是人去楼空。“就剩下个宜搜十佳商务团队的奖杯,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宣传牌,后来我就把它们全搬家里了。”一位企业主忿忿不平地对记者说道。丁原仁也有着相同遭遇,在找到上海中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后,却发现对方办公室空无一人,在联系到中顶的一名前员工的时候,对方却称:“公司每个月亏几十万,已经倒闭了。老板回了老家,还欠我几个月工资没有发呢。”
海南的一位投资者对记者反映,宜搜的代理商,海南宜通实业有限公司,也玩起了失踪:“办公地点已经全搬空了,工作人员的电话也全部打不通,现在我投资的5万多都要不回来。”
宜搜称对代理商监管很严格
全国屡屡上演代理商疯狂跑路,消费者难觅其踪的情况,那宜搜总部对于代理商的监管又是怎么样的?
“宜搜对代理商的监管可以说是行业里面最严格的。”一位宜搜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在跟代理商的协议中,宜搜规定了明确的市场监管措施,而且有专门的渠道经理来负责销售,如果代理商在销售过程中有对产品效果进行违背或者夸大的行为,宜搜总部在调查清楚后,会做出严格处理,仅“一个片区下就有十多个渠道经理专门负责销售跟监管。”
但在记者了解到的资料中,已知的四家上海代理商中,上海泽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龙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早在一两个月前就人去楼空,不知所踪。
对于上述投资者追讨款项的情况,该人士对记者解释说,这些消费者退款投诉仅仅是个例,并非普遍现象:“宜搜在全国有着几万家客户,肯定会出现一部分这样的情况,我们也没法保证消费者都百分之百全部满意。同时,既然消费者签署了合同,那就不能单方面毁约,违背契约精神,如果有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正当法律途径来解决。”
Part3
维权路漫漫: 讨款者曾遭殴打
事实上,这些“宜跑跑”们用精心包装过的移动互联网、3G搜索等概念,晃花了对互联网一知半解的中小企业主的眼睛。而这些代理商们在暗处“灰色王国”,则是远远想不到的庞大。
广东的一名维权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统计出的投诉者已经有73名,总金额为406万元:“这仅仅是目前已经有明确退款意向,并登记在册的消费者,实际上全国各地的投资金额,远远高出这个数字。”
一位海南组织维权的人士对记者透露,海南投资了移动顶告业务的企业主有500人左右,保守估计金额在2000万上下:“最便宜的地域性关键词条,像海南旅游售价在3万元左右。而全国性的词条价钱会更高,像旅游这个词售价在4万以上。企业主购买词条的数量普遍在3条以上,有的为了投资起见,同时买了七八个,甚至更多。”
“前后投了那么多钱,一点效果都没有。去报过案,警方说是经济纠纷不予受理。而且合同里规定只能通过仲裁解决,法院也不予受理,都不知道现在该去找谁。”在采访过程中,这是多位企业主吐露的共同心声。
在今年3月份,何松林和其他10多位投资者一起去了深圳宜搜总部讨要说法,但在门口就遇到了阻碍:“对方把大门紧锁,而且派了四五个保安站在门外不让我们进去,甚至有不明身份的人员冲上来恐吓威胁我们,还将现场的讨款者拖出门外,甚至殴打。”在与对方交涉数天后,宜搜方面终于同意协商:“当时提出只退20%款项给我们,因为他们称和代理商签的协议规定,宜搜拿20%款项,代理商拿80%。”
在另一份《解除合同协议书》中,记者看到,投资者(甲方)与代理商(乙方), 深圳宜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丙方)达成三方协议,由乙方退回甲方账户79.16%金额,由丙方退回甲方账户20.83%金额。
但到了代理商口中,又变成了另外一个说法。据投诉企业主称,上海泽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对他们说,根本不是总部所说的代理商要退80%金额,而是“对半开”,同时出示了一张11月的内部的“客户退款记录”,上面显示涉及到的退款代理商有东莞斌斌、东莞核心、上海泽企、杭州索趣等十家,退款人数为11人,需退金额为507000元。
而在退款表格的“(宜搜)公司前期退款金额”与“代理商退款金额”两部分中,其中代理商退款金额占到了实际系统业绩金额的50%左右,而剩下的50%部分则是由(宜搜)公司来负责退款。
但让何松林等投资者心生疑问的是:“款项到底是应该对半退,还是二八退?现在宜搜的代理商都已跑路,剩下钱该向谁去讨要?而且宜搜既然要停止移动顶告业务,那已经购买了该产品的消费者,又该怎么办?”
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事件进展。
独家对话
宜搜CEO汪溪辩称:“宜搜是家良心企业 严惩违规代理商”
记者:多名消费者反映,在购买“移动顶告”产品后,网站一直没什么流量和实际效果,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汪溪:主要跟网站自身有关系,三个原因。1、一键拨打上提供的电话号码能否被用户信任。2、网站在首页展示位上的内容是否值得用户去点击。3、网页内实际的内容和效果是否做得到位。不是说简单的购买一个词,就可以等着坐享其成了,我认为流量要上来,企业主自身就要投入精力和费用去做好优化,既然在移动互联网上投入了,那就要去把它做好。
记者:自2012年开始,便有投资者集体来深圳总部要求退款。而就在我所加的QQ群中,要求退款的消费者就有200余人。全国各地出现这么多要求退款的消费者,该怎么解释?
汪溪:这些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全国有着5万用户,这些有不满的、反应过激的用户,连1%都不到。既然这1%的用户不满意,我们就要加强服务。还有个原因是竞争对手在幕后利用这件事搞我们,即便这样,他们也只能鼓动这1%用户。
在整个行业中的企业竞争环境不好,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抹黑公司,这并不奇怪。但当年阿里巴巴刚开始做的时候,也不是骂声一片,被指责是“骗子”?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过了五年,我们能做成阿里巴巴这样的规模,自然就不会再出现这些问题。
记者:上海泽企、龙渊、中顶、海南宜通等代理商纷纷跑路,人去楼空又怎么解释?
汪溪:代理商素质良莠不齐也是我们所头疼的,这也是企业在扩张中所面临的必然问题:为了市场推广给了代理商80%的利润分成,结果有些代理商只盯利益,不守规则。我们对这些违规的代理商,绝不手软。只要是有欺诈或者夸大宣传行为的,我们就会大力整治,像我们在全国有100多家代理商,仅在去年我们就淘汰了20~30家。上海地区的代理商泽企,早在去年年底就被我们取消代理资格了。
记者:既然是去年就停掉了代理资格,那泽企今年还在继续出售关键词,并打电话邀请企业主去参加所谓的会议营销,这个又是怎么一回事?
汪溪:不可能。停掉它资格后,还敢打着宜搜的旗号欺诈,我们就告他。像我们内部直接把他们的技术端口封掉了,这意味着他再提交关键词,也进不了宜搜的系统。当时泽企的老板还跑来跟我求过情,说它们会改正,请我再给个机会,但我们没同意。
记者:消费者的退款诉求该怎么去解决?目前宜搜有没有明确计划?
汪溪:宜搜是家良心企业,要为将来的抱负着想。对于确实查实是有代理商违规操作,有欺诈行为的,我们宜搜能退多少就退多少。
另一方面,用户要认识到,如果广告内容不好,宜搜会协助调整、优化。同时宜搜还专门花了七八十万,为你们开通了400电话,提高了企业形象。但这种广告,不可能刚投入进去就能立竿见影,你见过哪家互联网广告平台,在投放了广告,嫌效果不好时会给你退款?
记者:多位消费者反映会议营销是“洗脑式”的狂轰滥炸,有专门的“拦截组”、“买单组”催促签署合同,到最后稀里糊涂的交了款。而且现场有业务员以“升值”、“转卖”等噱头引诱消费者,这个该作何解释?
汪溪:“升值”等说法是明令禁止的,毕竟我们也不能保证广告的效果有多好。我所参加的几场会议营销中,没发现你所说的有这种夸大宣传或者是欺诈行为,都是消费者在听了会议后,对行业有了真正了解,才做出的自愿行为。
至于你所提到的会议营销,实际上并不是以买单或者签单为核心的。其实在开始时,我们发现业务员去向企业主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发展趋势时效果非常不理想,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耗在跟客户做解释上。但后来我们请业内资深专家来讲课,效果还不错,于是就采用了这种普及式的教育。
记者:宜搜不再发展移动顶告业务代理商,而是将重心转向了竞价排名,那这五万用户该怎么办?
汪溪:移动顶告这个业务,用户可以根据意愿进行选择。事实上我们的关键词业务一直很受欢迎,有不少用户前来咨询词条销售情况。如果用户不愿意要了,宜搜可以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将这些词条介绍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但这只是为双方搭起桥梁,并不是负责转卖。
记者手记
“讨债门”的真与假
在与汪溪的对话中,对方一直在强调退款是由“部分代理商违规操作”原因引发,但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如此大面积的消费者讨款、代理商跑路等怪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处罚代理商就可以搪塞过去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宜搜的“移动顶告”业务本身。从众多消费者反映的情况来看,“移动顶告”能给购买者带来的流量很少,一个消费者买了一年的关键词,平均每天的点击率不到10个,却被鼓吹成为一个“3年能涨100万”的投资产品。在记者采访中,有位上海的小企业主被宜搜讲师们吹嘘的“快速升值”所蛊惑,甚至卖掉了自家房子,换回了几个无人问津的关键词。正是利用中小企业主们对互联网的一知半解,打着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和虚假高额回报的幌子,将他们忽悠进了一个不知何时才能收回投资的“美好前景”中。
汪溪强调,在他所参加的几场会议营销现场,并没有发现这种虚假宣传的行为。但一个月上百场的会议营销频次,其中出现的问题恐怕不是“没有发现”能解释的。这种洗脑式营销,并非简简单单的个例,众多消费者普遍反映,是在听了能够翻番升值,才选择了购买宜搜的关键词。但在付钱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诿,甚至到最后人间失踪。
汪溪强调全国总共有5万多客户,这部分要退款的客户只占到1%。但宜搜早在去年便停掉了移动顶告,事实上,这5万多客户的后续也成了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虽然宜搜称会为客户牵桥搭线,充当一个交易平台,但一个连宜搜都抛弃掉的产品,还有人会为此买单吗?当“移动顶告”的关键词和竞价排名的关键词出现冲突时,谁会来为前期投资者买单?难道继续捧着这个投入了高昂代价买回来的“被放弃的产品”,等它升值吗?
这个问题,恐怕汪溪还得再给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