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2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年会在京召开,与会嘉宾围绕“钓鱼网站”的特点、危害、判定、处理及防范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当前钓鱼网站事后处理机制已经逐步完善,今后钓鱼网站防治重心将逐步前移,落在钓鱼网站的事前防范方面,尤其是做好正规网站的真实身份可信验证。
网络欺诈愈演愈烈网民“叫苦连连”
当前钓鱼网站活动异常猖獗。《2012年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1月20日,联盟已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100402个。
而在网民受害层面,《2012年中国网站可信验证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31.8%有网络购物经历的网民本人曾在网购过程中直接碰到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网购遇骗网民的规模达6169万。
一头是钓鱼网站数量持续攀升,一头是受害网民规模持续扩大。而“利益驱动”则是两者链接的根本原因所在。统计数据显示,保守估算,每年因钓鱼网站或诈骗网站给网民造成的损失不低于308亿。
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当前钓鱼网站活动猖獗的原因有三:其一,不法分子制作的钓鱼网站通常与正规网站相似度很高,欺骗性强;其二,网民缺乏甄别网站真实身份的手段,甄别困难;其三,不法分子通过钓鱼网站骗取网民钱财成功率高,获利性大。
钓鱼网站治理 事前防范成重心
据了解,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通过四年多的努力,不论是钓鱼网站的处理能力,还是成员单位数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方配合支持下,联盟钓鱼网站的认定及事后处理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制,处理手段包括网站关停、暂停域名解析以及屏蔽网站访问等多种举措。
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当前钓鱼网站的事后处理机制日渐完善,事前防范机制还需持续加强,事后处理重在对钓鱼网站的关停和屏蔽,事前防范将注重在对网站真实身份验证。
有关专家表示,由于钓鱼网站具有“网址相似、内容雷同、存活较短”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有关各方只有不断加强事前验证和防范,才能更好维护网民权益。
数据显示,87.5%的受访网民希望在网站访问过程能够随时核验当前访问网站的真实身份信息。62.2%的受访网民认为悬挂了“可信网站”验证标识的网站,比没有悬挂“可信网站”验证的网站身份更可信。
网站身份可信验证 成事前防范首选
据了解,从网民感知角度看,钓鱼网站的传播一般有三个步骤“先看到”、“再访问”、“然后骗”。其中,“先看到”就是指钓鱼网站借助短信、即时通讯工具、邮件、微博、传真、搜索引擎等载体传播钓鱼网址;“再访问”就是网民收到上述网址后输入浏览器进行访问,“然后骗”就是指网民如果在前述两个环节无法完成识破钓鱼网站骗局,那么,网民很可能就会被骗。
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钓鱼网站传播路径或特点就是我们加强事前防范布局的重点所在,网站身份可信验证将成为今后钓鱼网站事前防范的首选机制”。
所谓网站身份可信验证,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网站身份验证机制。主要是指对正规网站的域名注册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网站备案信息等权威身份信息进行比对核验确认网站真实身份,其二是网站身份核验机制。结合网民上网特点,让网民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对已验证网站的真实身份快速核验。
可信网站开放应用 力助网民“识骗”
据悉,“可信网站”验证管理机构中网(knet.cn)已经搭建了百万规模的可信网站数据库平台,并面向浏览器、搜索引擎、微博等环节平台实现免费开放共享。
截至目前,包括搜狗浏览器、淘宝浏览器等主流浏览器;搜狗、搜搜等主流搜索引擎以及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先后与中网达成可信验证合作,实现对中网“可信网站”验证的融合。
当网民使用淘宝浏览器上网时,如访问的网站是经过中网“可信网站”验证审核,那么,就会在地址栏看到“可信网站”提示,点击即可快速核验网站真实身份。
当网民使用腾讯搜搜查找信息时,如果网站已经过中网“可信网站”验证审核的网站,那么,网民在搜索结果中就会看到“可信网站”提示,点击就能快速核验该网站的真实身份。
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作为“可信网站”验证管理机构,中网今后将着重在可信网站验证深度和开放应用合作广度方面持续发力,联合各界力量持续做好钓鱼网站事前防范机制,共同促进可信互联网构建,助力网民便捷识破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