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VC与媒体对P2P高度关注,让草根从业者心怀忐忑
同样做互联网金融、做P2P(Peer to Peer,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但贷帮创始人尹飞认为自己看到的跟同行们不一样。
最近,红杉投资向拍拍贷投资了2500万美元,创业客与风投们对小微金融P2P的关注与期望再次被拉高,尹飞却在跟虎嗅聊天时,给行业唱起了反调。
从
规模
上,他说:
整个信贷市场总体100万亿的盘子,而现在统计出来说小微贷款才600亿的市场,太小了。
从
成长性
上,他说:
要说小微金融的成长性有多好,也很难说,因为金融跟监管的关系特别大。纯技术上来说,这个产业绝对不复杂,但是要是真的那么有前景,那些大鳄为什么不行动?说互联网金融即使有它的生命力,但利率市场化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话,很难。
从
资本介入规模
上,他说:
刚刚还有资本打电话问我。现在虽然他们关注度比较高,但有兴趣和真正做还是两码事。VC还是处在学习的阶段,问的人很多。
拿团购、网游、手游来说,都是有一家一动,其它风投就都跟进去了,一投几十家。但现在做小微金融拿到投资的,一只手也数得过来。红杉2009年投的中和农信(中国最大的非银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到去年 2.5个亿的资本,去年的利润才1000万,ROI才1‰。红杉最近又给拍拍贷投了2500万美元,可能是想补上中和农信在线上的短腿。宜信的唐宁也拿到了钱。除此之外,没有人拿到投资。
置身其中创业,尹飞为什么要唱反调?他说自己不怕竞争者:“整个信贷市场是严重供不应求的,在小额贷款这个市场上发放贷款,其实我们的竞争比你们媒体要小得多得多,我们几乎在发放贷款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如若无人之境,我特别欢迎竞争对手来。”
怕什么?怕的是整个行业成为出头鸟。
他解释说:
这一轮互联网、媒体对P2P高度关注,我们作为草根从业者心里实际上很忐忑,我们不希望引起注意,让大鳄们警觉而行动。我们希望他们看不懂,这样会给我们多一点的机会。我们希望它们认为“这个风险太大了,成长性不好,监管层面看法非常不好”。
对监管的政策,我也是这个期望。我一直期望监管就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期望着央行现在就开始发互联网金融的牌照,那才是对我们这种互联网草根的遏制。要是央行说,第一批先发20张互联网金融牌照,肯定是发给招行、民生、浦发、华夏一类银行,说不定马云那里再发一张。那还有我们什么事?
去年8月份,成立不到一年的网贷平台“人人贷”就得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另眼相待”:银监会办公厅以内部通知的形式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文件传开后,引发了金融与媒体界对网贷公司的商业模式与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
当时,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人人贷的年轻合伙人李欣贺回应此事时态度积极:“我相信这一轮曝光对整个P2P行业会利大于弊。”李欣贺的“人人贷”公司由他和多位毕业于北大、清华、北航以及长江商学院的合伙人在北京共同创建,公司很轻,注册资本100万元。
《中国新闻周刊》在描述李欣贺的笑容时,用了“天真”二字。
互联网金融,就算加上一个“互联网”的定语,也是“金融”。
其它互联网细分行业里气氛大多轻快、自由,即便是触及广电利益的视频行业,监管框架也是隐于其后的,但在互联网金融业里,你却能明显感觉到,监管红线悬于头顶正上方。也因为监管者的戏份太多,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市场前景更叵测,互相的作用也更为复杂。
这是为什么所以尹飞说,自己2007年去研究小微金融的时候,就把可能要遇到的问题都已经列了一遍,连坐牢的准备都做好了。“这几年,除了坐牢,我想见到行业的发展、产品和业务的发展、市场接受的程度、利率市场化,都在发生。”
以下是虎嗅与尹飞的聊天记录:
小微金融的阶段与玩家
虎嗅:
互联网金融市场在这两年活跃了起来,是因为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尹飞:
这一行里,用户基础是80后、 90后。我是70后,我很多同龄人到现在都还不网购的,他排斥互联网。我们这代人会逐渐从经济领域退出来。
80后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消费主体。这群人,已经很少的在传统经济领域消费了。他们现在买从头到脚的所有东西都在淘宝,所以现在有了钱,也自然会提出金融需求:理财、贷款、保险。他喜欢在那里动鼠标,你要是还开个银行:“你们过来,存钱,排队!”,这典型违反经济规律。
而抱着电脑长大的90后这两年刚上班,还很穷,等过了几年,他们手头活了,会对金融服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全就是我们想不到的。所以3到5年内,互联网金融必然会有很大发展。
小微金融,未来5到10年是个庞大的生态,里面会有成千上万的从业机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除了信贷,还可能有保险等更复杂的产品形态。但整个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始终会是农民、个体户、小微企业,就是传统金融行业服务不到这些人。所以,也有人用另外一个词叫普惠金融来概括它。在这里面,P2P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
在这个市场里,即使不考虑持牌银行,管理资产达到千亿规模的公司也至少会出现10家,管理上百亿资产的会有上百家。
所以,阿里、腾讯、新浪,我完全欢迎这些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行业,占据几家比较大的位置。可能我和唐宁,也会成为几家中等的、小型的或者大一些的。我也希望程序员做的那些小微网贷,有一定的市场。
虎嗅:
但大公司不会更有竞争力吗?这个行业很大一个问题是交易频次,借款人的借贷需求不是高频需求。可能像阿里、腾讯这种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用它巨大的用户量、用长尾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一个独立创业公司怎么解决优质借款人的来源呢?
尹飞:
贷款业务是这样,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一般会有5%到10%的家庭会有贷款的需求,平均下来,他们大概3年产生一次贷款需求,所以你不能指望他每年都来贷3次款。不过,一次贷款业务我们基本上要吃一年,他每个月都会给借款人返一些利息。
另外从宏观视角看,整个信贷市场是严重供不应求的,在小额贷款这个市场上发放贷款,其实我们的竞争比你们媒体要小得多得多,我们几乎在发放贷款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如若无人之境,所以我特别欢迎竞争对手来,但这个行业水还是有点深,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
贷帮的收入逻辑是:假设你是一个有理财需求的80后,你有5万块钱闲着,放银行利息太低,我帮你理财。我会向你提供的小额贷款的投资机会,这贷款是经过我的信用评估的,我还为这个贷款做担保,保证你的本金的安全。我向你收这几种费用:
1,贷款项目资料给你,相当于一个调查咨询费用;
2,你的资金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我们委托第三方支付公司代收,我在跟支付公司结算;
3,你的贷款放出去了,我们收贷后管理费,代替你去管理你的资产;
4,我给你作本金担保,收担保费。
几项加起来,年化费率大概在6%到7%,而单笔贷款的年化利率大概在15%到20%。
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基金的GP,有时候碰见VC不理解我们的模式,我就跟他们讲,我们是以VC的方式做小贷,人家做的是股权,我们做的是债权
,就这区别,其他一样的。
虎嗅:
这么多人做P2P,怎么划分大致的流派?
尹飞:
这个行业里,有像我、唐宁这样是金融行业出身,也有互联网技术出身,所以也分成金融派和技术派。两派之间就跟电商一样,是有争论的。我比较同意阎焱对电商的看法,他说过,你再电商也还是商,还是要按照零售业的本质来做。同样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所以我也特别同意唐宁在《财经》刚发的那篇文章。平时老是有人指责说唐宁的转债权方式不是纯正的P2P。有什么不对?唐宁又不是一定要做P2P,他要做的是金融。在现在的框架下,P2P只是手段,目前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的手段。
互联网技术派的优点则是快,他们还会认为,做网贷就是做一个交易的网站。但我想,他们如果学不会金融,他们还是做不了。你的网站有有注册、有交易、有市场推广,但是它还不是金融,它只是一个网络交易平台,
真正的金融应该躲在后面,有金融自己的流程。
比如说做贷款,我们必须要有贷前、贷中、贷后一整套的流程才可以。除了风险控制,最关键的还有定价就是利率,你要考虑资金市场的成本,而不单单是从业者利益。昨天我在山东还和同行一起交流,他们认为,在市场上我一直做的利率比较低,但我推算的这个利率是从跟市场的接触来推算出来的,应该是健康市场的利率水平。另外,像坏账率的定义,也应该参考传统银行信贷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5级分类。但纯做互联网的一些人,连这个都还没明白,就闯进来做了,在我们看来,他们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宜信、贷帮、拍拍贷,这三家在P2P这个小圈子里是原创,代表了三个方向:
1,拍拍贷、人人贷为代表的做纯网贷的。在借贷环节中,网贷公司只充当平台、中介的角色,允许个人和中小企业在线上以弹性交易的手续方便、利率弹性大,且期限灵活,个人和中小企业因此获得了极为便捷的资金来源。
2,还有一类是贷帮和宜信这样,线下做得比较多的。但贷帮跟宜信的细节区别又很大。
虎嗅补充:
宜信的做法是转债权。宜信创始人唐宁曾公开承认,自己也是公司平台上的一名出借人。在债权转让时,唐宁将自有资金借给有小额资金需求的客户,形成一种P2P的债权关系,随后他再将通过公司平台将这一债权转让给有理财意愿的客户。他也强调,“每一笔转让都经过第三方的公证,不存在任何的虚构和造假。”
贷帮的做法则是紧盯农村市场。贷帮只在自己有线下分支机构的区域开展业务,业务范围要在网点的“摩托车路程半小时以内”,并用传统银行信贷的风控体系来采集借款者的信用信息、作出信用评级,再放到贷帮网站上,供出借人参考。借贷交易发生时,贷帮网站的角色又恢复到类似拍拍贷的纯交易平台。
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
虎嗅:
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两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它们的结合会怎样影响对方?
尹飞:
也不是所有金融都适合互联网化。比如说大体量的公司如中移动、中石化,它可能发一笔债就100个亿,涉及的金融业务非常复杂,需要动用几家银行组成银团,还有投行参与,光律师就动用了一大堆 ,最后文件签了1677页 ,这种交易进行互联网化,就没有必要。
但是在小微贷款的领域,未来互联网化的比例必须是非常非常高的。我觉得下一个5年, 80后、90后可以从移动互联网渠道得到他所需要的所有金融服务。
而银行层面,也可能在5到10年里发生一个根本变化:
线下分支机构,可能从银行的利润来源,变成亏损原因。
现在银监会严格控制着银行开分支机构的规模,为什么银行还这么热衷于开网点呢?这是因为,银行现在的盈利模型来自于利差的,而利差增长来自于资产的增长,资产的增长来自于银行网点的扩张。所以,线下网点就是银行的业务增长点。但5到10年里,线下网点会成为银行的成本,会成为它亏损的原因。这就像现在国美和苏宁的门店一样。到时候,1990年代农行从乡镇上撤出分支机构的事情,可能会重演。
虎嗅:
其它被互联网改变、或者基于互联网新生的行业,绝大多数是完全竞争的,创新太快、监管跟进得慢,所以有政策束缚也不会那么明显。但金融这个行业太古老,跟监管的关系又太紧密,所以一旦跟互联网结合,把这个领域里的互联网部分也带得很笨重,感觉什么都不对劲了。你展望的这个5年,来得及改变这些吗?
尹飞: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金融行业的定价机制被捆死了,使得这个市场很难做。但是,会放开的,我有信心,5年已经足够长了,利率市场化是一定的。
现在,贷款的利率已经是市场化了,除了那个4倍的要求还在(民间借贷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不予保护),这个也一定会改的。
第二个,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在推进,大额存单先在做试点。其实现在,银行很多理财产品就已经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的尝试。银行跟你说理财,其实根本没做,就是吸收了存款,相当于你买到了一张3到6个月的大鳄存单,银行给你的年化利息给到4%、5%,远远超过了一年期定期3.25%这个水平。
在一两年之内,关于大额存单的定价权应该可能会交给市场。
先给大银行一些过渡,提高一部分成本,看看你还能不能活得了,这短期还会推高贷款利率。活期这个是最敏感的,可能会最后一个放。利率市场化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储蓄保险来对社会进行整体性的监管。它还得允许破产,等于把整个银行领域市场化了,允许破产,允许新进。
利率市场化几乎是所有的持牌银行都是反对的。但要是不做这么大的改变,我们的金融就会完了。美国本身金融就已经很强大,你想想5年后它会发展成什么样,难道还要再等一个金融界的Facebook 来把中国市场给吃了么?我们金融虽然大但不强,工行是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也是利润最高的银行,但是我自己推算,利率市场化后,它是亏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