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自从玩网络游戏上瘾后,成绩就下降了,怎么办啊?”不少家长对沉迷网游的孩子头疼不已。
也有家长直指:“网游公司其实是披着民族网络游戏产业的外衣在疯狂圈钱。”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2011年3月1日起,由工信部、文化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推动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就已在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试图有效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问题。然而,从该项网络“新政”实施的情况来看,因为申请程序繁琐、孩子不配合、害怕隐私被暴露等原因,这项工程遭遇到了实施不到位的尴尬,个中的困境和瓶颈问题有待破解。
“申请过程太过繁琐耗时”
家住上海市徐汇区的陆先生的儿子读初二,平时总喜欢打网络游戏,时间上也不加控制。陆先生听说有个“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可以对儿子玩游戏进行“监护”。可当他按照规定提出申请时,发现没有预想的那么容易。“申请过程实在太过繁琐,我要去孩子玩的游戏的主页下载很多申请表,亲自填写后要邮寄去,再等他们总公司的回复,甚至还需要户口所在地公安部门的印章和家长本人的手写签名。”陆先生抱怨道,他不得不放弃申请,现在只能目测孩子玩游戏的时间,“人工”去干预。
据了解,自2011年3月1日起,我国正式在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此项工程要求,各网游经营单位须按照家长要求,对未成年人的账号采取限制措施,并持续跟踪观察,及时反馈该账号的活动,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协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当游戏行为。按方案规定,家长需要了解、引导、控制孩子游戏活动的,只要向网游经营单位提供合法的监护人资质证明、游戏名称账号,便可以对孩子的游戏实施一定的限制。
然而,经过近一年的推广,不少人对这项工程的实际效果不太乐观。家长最集中的意见是,“申请过程太过繁琐耗时”。从下载申请表到监护成功,少说需花费大半周的时间,对于那些对网游一知半解的家长来说,耗费的时间可能更长。不仅如此,如果孩子喜欢玩不同款的游戏,家长就要同时向不同游戏公司分别申请,很多家长因此都打了退堂鼓。
记者从几家网游公司客服了解到,前来申请的人并不多。“电话咨询的家长不太多,家长听到需要将资料邮寄过来时显露出不情愿的意思,我们真正收到递交的材料并不多。”
操作性不强孩子大多有“对策”
采访中,不少青少年玩家说,自己的账号不止一个,何况一些游戏并不是实名制注册,封了一个,还可以用别的。在延长路小学读五年级的小张同学面对记者的提问,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用其他人的身份证号进行注册或在多个网游进行注册,然后只告诉我爸妈一个账号,那他们就没办法了呀。”据小张同学透露,自“监护工程”实施以来,班级同学都互相提供对策,根本不担心爸妈的监护。
在某重点高中就读的高二学生小胡已有多年网游经验。“我是未雨绸缪啊!”小胡告诉记者,“之前玩游戏,我就习惯多注册几个账号,因为这样升级比较快,大号、小号之间可以互转。现在既然家长要监护,我随便给老妈一个小号就行,不碍事。”
加入到“网游家长监护工程”,对许多家长来说还真是个技术活。因为,家长在举报前需要了解孩子当下在玩什么游戏,登录游戏的时段及时长、游戏角色级别、账号、角色名等相关资料。“我连孩子在玩什么网游都不知道,怎么举报?”孩子在中学就读的李女士对记者说,“每次看到的游戏都不一样,一会儿在打架,一会儿又在打球,根本不知道他在玩什么,怎么去‘监护’呢?”
有调查显示,高达46.4%的未成年人网游用户的家长,对网络游戏的运行状况不甚了解,而对网络一窍不通的家长比例高达16.5%。还有的家长表示:“我怕封了孩子的账号后他又去重新注册,这反而会更加沉迷。”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教师罗钢认为,这个工程的效果令人质疑,“家长即使真的封了游戏账号,孩子想要玩明天再开一个不就行了?或者用别人的账号?因此,还是提倡家长采用劝说的方式。”
网游产业分析师玉轶认为,从操作性来看,家长封停孩子的账号并不容易。由于目前网络实名制的推进和相关的身份认证技术还没有成熟,不足以支撑这个系统。
监护未成年人上网需各方联动
记者在与有关专家的交流讨论中感受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家长监护”只是互动机制的一环,如果其他环节“掉链子”,“监护工程”很有可能让家长“疲于奔命”,有可能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上演“猫鼠游戏”。“监护工程”要真正起作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网游企业应该增进合作和监督,各司其职,职责分明。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表示,监护方案虽然要求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建立专门的服务页面,公布专线咨询电话,开通专门受理渠道,介绍受理方式,但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整个方案“运动员是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裁判也是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而网络游戏企业为了盈利,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玩游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以执行。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尽可能地发挥其正面作用,避免负面效应。“监护工程”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它并不是解决青少年网瘾的最佳办法。要让“监护工程”真正有效地运行起来,网游企业的作用非常关键,政府应承担更大责任,督促网游企业研究更加可行的措施,统一服务标准,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优质健康的网游。不能只靠家长来管,更不是只靠一个“工程”来管,需要技术层面上,更需要责任层面上的“给力”,形成各方良性互动。
他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首先从网游的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等源头方面入手,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规定。
律师刘春泉也表示:“这一工程是有积极意义的,值得提倡与肯定,但同时还应该出台更细的操作流程,使其更加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