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竞争比以前更加的激烈,无论任何领域,都是从一家成功,到数家模仿,再到蜂拥而上。同质化,是上帝对互联网企业永远有效的诅咒。
web2.0的概念被炒的沸沸扬扬,各种创新,一经发布运营,立即有人抄袭。就说SNS,中国国内有几家不是抄袭Facebook和Myspace?但是一片喧哗之后,投资人,开始冷眼旁观这些SNS网站。这么多的SNS网站,靠什么挣钱呢?如何长久的粘住用户呢?
谈到经营模式,我觉得腾讯是极有先知先觉的,腾讯是开拓者也是成功者。黄钻、蓝钻、游戏道具、虚拟形象等等,给用户增加娱乐体验的同时,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宝库的大门。
国内的SNS网站,我就尝试了两个:51和校内。这两个站点都在学习腾讯的经营模式,靠道具赚钱。换一个角度想,除了道具,就没有别的盈利渠道了吗?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广告了,传统的做法是在页面的空白空间粘贴广告内容,SNS的出现,使得广告的精确投放得到更好的实现。SNS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更容易感知用户的兴趣所在,投其所好投放广告顺理成章。广告的形式还是可以深度挖掘的。记得08年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一种广告形式,比如在“抢车位”游戏中,每辆车都加上车标,为汽车品牌做广告。这类广告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嵌入式广告”。
“嵌入式广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校内网的“开心农场”最近就推出了“乐事薯片工厂”的活动:“农场”的“农民”可以种植特种土豆,来生产“乐事薯片”,可以获取游戏背景。而实际上,的确存在乐事薯片的。呵呵。相信这个广告的收入一定十分客观。
关于增强网站的用户黏附力的问题,一直是困扰SNS网站经营者的大问题。大家都是SNS,大家都有开放平台,为什么用户会长期驻留在你的站点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仍然要向腾讯学习。腾讯是怎么黏附到用户的?人家发家的时候,国内还没几个IM软件,腾讯用QQ满足了大众需求,于是赢得了大批的用户。而用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用户就像滚雪球一样激增。而后,用户的整个人际关系都在腾讯的这张网里面,你说,用户还走的了吗?
所以,校内网一开始,先聚集的是校园关系,但是第一批用户毕业了,人际关系就扩展到整个社会,校内网就必须把人际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校内网的风格更像Facebook,但是比 Facebook更中国化,所以可以被各个年龄段的人接受。但是51就没有那么好的命运了。51的用户群集中在90后和二三线城市的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群,没有明显的校园关系模式,用户群很难蔓延到一线城市的中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因此,不仅人际关系是松散的,文化上亲近于低龄用户,而且用户群不具有扩散性。51的这张网只能网住一部分人,而且这些人的关系也是松散的,用户有一天觉得不好玩,就会离开,因此用户黏附力较差。
补充一下,网站的用户黏附力,不是靠某个业务或者某个游戏的,你有什么业务,别人都可以抄袭,即使你跟某游戏提供商签订了排他性协议,游戏仍然是可以模仿的。所以用户黏附力不是体现在某些业务应用上的。而是要看有没有网住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用户,有没有把用户之间紧密的关系给描绘出来。SNS的核心在于第一个“S”,即social。 |